论坛>>>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专家组调研我校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诊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专家组调研我校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诊

今天-凌晨 02:15:26

 

4月29日下午,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来到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就中职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校党委书记金怡、副校长苏晓锋及质量办相关负责老师参与调研座谈。调研会议由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成教评估所赵冬燕主持。

苏晓锋代表学校作主题汇报。他指出,作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诊改第六协作组组长单位,同时也是上海市信息化应用标杆校、人工智能实验校建设单位,学校立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需求,针对当前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规范不健全、督导覆盖难、反馈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启动本项试点工作。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确立“制度规范+智能诊断+精准改进”的三维建设目标,计划通过构建以AIGC为核心支撑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可推广的诊改范式,推动课程层面诊改工作的深化与落地。项目现阶段已初步完成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的搭建,实现33间教室智能巡课与评课覆盖,形成了课堂“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机制,并开发了涵盖教学基本规范与教学质量的诊断报告生成系统,实现评价指标的数字化与监测过程的可视化。根据计划,下半年将继续完成全校65间教室的全面部署。

在听取汇报后,诊改专家王鹤对项目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校选题紧扣课堂教学主阵地,项目技术赋能特色鲜明,数据治理基础扎实。同时他也指出项目目前仍偏重管理视角,第三方评价主导性较强,自我诊改主体尚未完全统一,“8字螺旋”运行过程中教师主体地位需进一步强化。他建议,学校应打破传统管理思维,未来应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人机融合、虚实结合的新形态转变,真正实现课堂育人方式的创新升级。

诊改专家鲍贤俊则从项目拓展性和标准可测性方面提出建议。他认为,项目聚焦课堂、目标明确、实施有力,具备良好延展空间,未来可从理论教学延伸至实训教学,从校内实践拓展到企业共建基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理实一体化和产教融合。此外,他还建议优化目标设定,使其更紧密对接实际问题,增强可测可控性;要关注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强化问题反馈的时效性,提高诊改闭环运行效率。

与会专家与项目组就数据安全、算力资源、评价标准设计、师生负担控制以及课程层面诊断点设置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校党委书记金怡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平台功能,加速推进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工智能+诊改”融合创新,提升诊改效能,推动质量保证体系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实证升级,为探索具有示范效应的中职课堂教学质量保障路径贡献力量。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
主题管理
置顶
删除
加精华
修改
打气
屏蔽
转发
禁止回复
过户